简体 繁體
离开幕还有153 2024第2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

工博会有力推动上海打造“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”

发布日期:2020-12-08 10:12:00

来源:上观新闻 记者:刘锟

       西有德国汉诺威,东有中国工博会。作为全球制造业的“风向标”,在上海举办20多年的工博会已经成为一张亮眼的世界级会展名片,为国内外工业企业搭建了共享共赢的交流平台。
       在全球疫情依然蔓延之时,今年工博会的如期举行尤显及时和珍贵。在汇聚新产品新技术的同时,中外企业纷纷借此平台寻找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。
跨国公司的中国选择
       工博会见证了ABB在中国的“双循环”之路。最早,ABB在中国展示销售的机器人产品以进口为主,现在百公斤以下的小型机器人全部实现中国研发、世界制造,这是全球市场经济规律使然。
       ABB中国董事长顾纯元说,“中国的家电以及3C等行业在世界发展最快、迭代最快,只有在生产最前沿的地方才能研发出更创新的产品,也才能让ABB的研发更具竞争力。”
       几天下来,展会效果超出ABB预期,客户们也都憋着一股劲,迫切希望在工博会上找到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的“金钥匙”。ABB这次首发的IRB1300已有不少客户下了意向订单。
       顾纯元表示,疫情之下中国加速推进“新基建”,为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,也为行业发展创造了新机遇。因此,总部决定,ABB上海未来工厂将按计划于明年投入运营。
       纵然,年年赴会都是满载而归,但特殊时期的工博会,更让参展商看到了中国制造的韧性,中国经济全面复苏的态势已然显现。
       施耐德电气工业自动化中国区业务市场总监乔锃说,疫情使企业对数字化的认识更加深刻,这一点从业务上以及和客户的交流中可以切实地感受到。
“双循环”中练好内功
       对于“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”的新发展格局,上千家参展的民营本土企业感触更深。
       最大的市场就在中国,对企业来说,首要的是做好研发、练好内功。位于奉贤的上海桥田智能,是生产机器人末端快换装置的本土企业。凭借疫情期间开发的新产品,桥田智能在这几天的展会上已收获许多新客户。乐观预计,桥田有望在去年营收近亿元的基础上,今年再实现30%的增长,三年内跻身行业国内前三。
       记者在工博会上发现,也有企业为了抓住“内循环”机遇,努力突破自身业务边界,转身主攻国内市场。作为为数不多的“走出去”的白车身焊装设备系统集成商,瑞弗机电今年推出了一款面向国内的先进焊接机器人,直接瞄准航空航天以及军工领域。按照计划,未来瑞弗机电20%的业务将转移到航空、军工领域,在国内不断拓展具有更高利润价值的客户,通过“双循环”打开未来成长新空间。
       工博会也让更多中小企业有了更多接触客户的机会、拓展市场的平台。来自陕西的博瑞能源今年特地租了一个大展台。公司销售经理张海涛说,疫情期间,博瑞能源专注研发了一款升降机专用电机,安全性和稳定性完全达到国际标准。“没想到短短几天就有十几家客户对这款产品产生浓厚兴趣,并有意进一步商谈。”
平台“溢出效应”凸显
        22年来,工博会在助推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、打响品牌,走出国门、融入世界的同时,也对上海城市核心功能提升发挥重要支撑。
       上海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,上海作为工博会的举办地,是工博会效应的孕育地和辐射源,工博会所展示的上海制造精品,是“中国制造”“上海制造”品牌的重要体现,工博会所发挥的展示、交易、评奖、论坛等功能也是上海国际经济、金融、贸易、航运和科创中心等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       可以说,工博会不仅丰富了上海城市核心功能的内涵,也在有力推动上海打造“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”。
       官方数据显示,今年1—6月,上海实到外资102.8亿美元,在去年同期高增长的基础上同比增长5.4%。其中,实到外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19个,合计实到外资53.5亿美元,大项目占比稳步提高,支撑作用明显。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6家、研发中心10家,累计分别达到746和471家。
      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发布的《后疫情时代的全球供应链革命——迈向智能、韧性的转型之路》研究报告指出,目前美国、中国、德国已经形成了全球供应链体系的三个地区中心。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则是中国全球产业链供应体系的核心区域,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承载地。
客服热线 微信分享

服务热线

15317734727

扫码上方二维码查看手机端网站

扫码上方二维码
查看手机端网站

TOP

绑定账号/注册账号

发送验证码